講好新時代思政課 涵養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
2021-08-16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新時代思政教師要以涵養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為重要任務,守正創新,精業篤行,為國家培養更多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后浪”。
講好新時代思政課,涵養青年的“志氣”。“志氣”需要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來涵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一代代有志青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拋頭顱、灑熱血,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給中華民族復興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僅28歲,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僅33歲,北斗團隊平均年齡僅35歲。事實證明,青年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唯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才能真正扛起建設者、接班人的使命。思政課不能形式化、表面化,要講得徹底、能服人,用鐵一般的事實,為青年們呈現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改造中國、如何影響世界的。思政課教師要善于用建黨一百年來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的變化,凸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磅礴偉力,使廣大青年“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
講好新時代思政課,涵養青年的“骨氣”。“骨氣”是什么?骨氣是精衛填滄海,是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是竹焚不毀節、玉碎不變色。新時代青年的骨氣需要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來涵養,需要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中日益豐富發展的精神譜系來涵養。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涌現出了“只有站著死,沒有跪著生”的陳延年、棉絮果腹戰斗至死的楊靖宇、舍身堵搶眼的黃繼光、扎根大山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的黃文秀等一大批英模人物。這些光輝精神和英雄事跡的締造者很多是青年。他們挺起了中國脊梁,彰顯了中國骨氣,是思政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資源。講好思政課,就要從中汲取養分,采用案例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方式,引導青年學習英雄、銘記英雄、崇尚英雄,從中感受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的精神力量,自覺聽黨話、跟黨走,自覺涵養氣概、錘煉意志,自覺迎難而上、擔當作為,以鐵一般的堅定意志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講好新時代思政課,涵養青年的“底氣”。“底氣”源于實力,需要用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去涵養。今昔對比,一目了然。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特別是1919年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遭遇,更是體現了何謂“弱國無外交”。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得以重塑。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且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全球最豐富的產業鏈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一切都要融入思政課,要實事求是、生動形象地講給青年聽,使他們真切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不斷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時,還要跟青年講明白,國家的實力源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的接續奮斗。“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兩個大局”,主動投身時代洪流,實學實干、埋頭苦干,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攻“卡脖子”的難題,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